盗梦空间
也许你还记得电影《盗梦空间》中那一幕幕被造梦者设计出来的奇幻梦境,还有它们对那些做梦者醒来后依然起着的作用。
从梦中醒来,梦被遗忘了,就像我们经历的某些事情,被时间冲刷得无影无踪。
但是这种遗忘,只是这些经历以及我们对它们的感受,从我们的意识里淡出,而我们的大脑并没有真的把它们删除,它们一直被存储在我们的潜意识里。
潜意识,就像是个内向的孩子,有很多不可思议的想法,他想表达,但经常被清醒的意识拒绝,所以他练就了一身乔装的本领。他可以把自己的意愿伪装成完全不相关的样子,悄悄地告诉意识。
意识总是努力地掌握着方向,但有时候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困在了潜意识编制的故事里。
梦的解析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是整个心理学史上的重要著作,它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人的梦境,提出了梦是愿望的达成的重要观点。
梦是愿望的达成
虽然,他所有的研究都基于自己、自己的亲戚朋友或是他的精神病人,难免让很多人觉得他的理论过于片面,但他在整个心理学领域依然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我们这些门外汉自然也可以从他的理论中学习到很多有意义的知识,从而提高我们对自己的认识。
弗洛伊德说梦是愿望的达成中的愿望,是指的潜意识的愿望。因为我们平时的行为是在意识的“监督”之下进行的,所有的行为都要经常意识的严格审查,而潜意识的很多想法和愿望在意识看来是不合时宜的,甚至是低俗龌龊的,所以潜意识经常被压抑。
但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内向的潜意识也不会甘愿一直窝囊地活着,他会想尽一切办法说服意识向着达成自己的愿望行事。弗洛伊德在这本书中说到了四种潜意识伪装的方式,但不管怎么总结这些方式,他们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使意识审查之后驱动的行为可以变向地满足潜意识的愿望。这就需要编制故事,并且让意识参与其中,而在这些设定的故事情节之下,意识可以选择的最好的行为方式正是潜意识希望的,这样就可以使得潜意识的愿望在意识审查之后,甚至是在意识的推动之下得到满足。
梦就这么产生了。
就像有些人早上梦到自己起床,然后洗漱,收拾东西上班,突然被什么东西惊醒才发现自己还在被窝里。这就很可能是因为你的身体太困,潜意识希望你能继续休息,但又不能明目张胆地这么跟意识说,所以只能编造出一个故事,让意识以为你已经起床了,在这样的故事情景之下,意识会专注地督促你收拾东西,而不会再想着把你叫醒,这正是潜意识希望的。
但有些不好的梦也是这样的吗?答案是,可能是的。
再比如有些人做恶梦,因为太可怕,他会不停地大喊大叫,哪怕他已经醒了,还是会继续喊叫。有一种可能是他希望叫醒他的家人,使他们来关注他。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的潜意识认为自己的家人对自己关注或关心太少,所以潜意识的愿望是得到更多家人的关心。这个愿望是不太可能直接达成的,因为意识不一定同意这种说法,甚至就算意识也同意,但他却不认为这是一个可以直接说出来的想法。所以潜意识只能通过在梦中编造故事来达到这种目的,而这种梦必须是恶梦,否则他有什么理由让意识同意自己大喊大叫呢?
我没有太肯定地表达上面这样的逻辑,是因为这只能说是一种可能,我们的经历太过复杂,意识和潜意识也都太过复杂,所以没有人可以精确地验证这样的理论是不是可以应用在任何一个梦中。这也正是很多人抨击弗洛伊德的地方,因为不可证伪,所以不是科学。而且,一个梦所蕴含的愿望也有很多种可能,特别是当伪装得很深的时候。所以如果你不能在对自己或别人的梦的分析过程中得到有帮助的结论,请慎重进行分析。理论上这是只有经过严格训练的专业人员才可以做的事情,但因为这样的理论人人都可以获得,所以没人可以阻止你去分析,所以你只能自己慎用。
弗洛伊德思考和研究这些东西的目的更多地是为了帮助他的病人,通过解析他们的梦来找到他们潜意识中真正的愿望,这种发现本身就可以化解很多的精神问题。
但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理解这些理论又有什么意义呢?
- 化解自己的心理问题
我们不是精神病人,但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些精神或者说是心理方面的疑惑,这些问题和精神病比不值得一提,但依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如果这些小的问题不得到解决,积少成多,也有可能给我们带来比较大的痛苦。而梦的解析中的理论为我们了解自己提供了一种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试着分析自己的梦找到自己那些被压抑了的潜意识,去了解他们,去理解他们,去帮助或化解他们。
- 理解自己的行为
我们清醒时的行为和梦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使用分析梦的方法我们也可以适当地分析我们现实中的行为。我们这些行为的背后有时藏着我们所不了解的愿望,潜意识的愿望。了解这些,同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帮助自己。
现实行为也是愿望的达成
我们清醒时的行为和梦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特别是他们其实都是愿望的达成。为什么这么说呢?记我们看一些例子。
多年前听说过美国政客在竞选的电视节目中在屏幕上快速地闪过一些词。比如,说到一个竞争对手的时候快闪“老鼠”这个有可能让人感觉恶心的词,这会增加观众对竞争对手的厌恶情绪。
还有科学家专门做过类似的实验。他们找来一些被试者,让他们看一些带有快闪的不同词语的信息,其中就就包括“老鼠”和几个其他没有好坏之分的词。之后给他们看一个虚拟的候选人照片。结果是被快闪了“老鼠”这个恶心的词的被试者更不愿意选这个候选人。
虽然这些研究不能绝对的证明什么,但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潜意识对我们的现实行为有着重大的影响。
我们再试着分析一个再现实的例子。
你身边肯定有被公认为脾气不好的人,他们在一些情况下特别容易发火,特别是当别人说他们做错了事情的时候。我们来仔细想想这种人发火的过程和原因。
有一种可能是,他做的那件事情在公认的评价标准里面确实不对,包括他自己也感受到了这种评价,但是他的潜意识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因为对他来说承认自己的错本身就是一种痛苦,潜意识想要趋利避害。潜意识可以这么编制一个“故事”:“对方说我做得不对就是一种攻击行为,我对攻击行为是需要反击的”。这样,就算在意识的审查之下,这个逻辑也是通的,所以意识允许他发火。而发火的结果是所有人,特别是他自己,把主意力转移到发火这个现象上来,他就不需要再去直面做错事情这个本来的原因上了。
所以我说,很多时候我们的现实行为也是愿望的达成,而且同样是潜意识的愿望的达成。但和梦的区别是,梦中的场景可以是潜意识随便设计的,就像是造梦者,但现实的场景是特定的。在梦中意识要在潜意识设计的场景中行驶审查职责,被潜意识引导着去实现他的愿望,但在现实中是潜意识要在特定的现实场景中伪装自己,拐着弯说服意识去按他的愿望行事。
我们并不理性
再来看看最新的科学研究,也许你会更同意我说现实的行为和梦之间的这些相似之处。
现代的科学对人的大脑有了很多的观察和研究,虽然整个人脑的工作机制还不够清晰,但哪些部分和人的理性相关,哪些部分和感性相关是确定了的。理性更接近我们的意识,而感性更接近我们的潜意识。
于是有科学家做了这样的实验。
找一些被实者,给他们固定数额的钱(大概100美元),让他们到购物网站随意消费,但前提是给他们戴上一些设备用以观测他们的大脑活动。
结果发现:
- 当人们想买一个东西的时候,大脑中一个叫“伏隔核”的区域会变得活跃。而这个区域通常是人感觉到“爽”的时候才会活跃的,比如看到喜欢的东西或得到某种奖励。
- 当人们不想买一个东西的时候,大脑中一个叫“岛叶”的区域会变得活跃。而这个区别通常是人感觉到“不爽”的时候才会活跃的,比如感觉到痛苦,或预计到痛苦。
- 当人们对一个商品产生矛盾,又想买又不想买的时候,上面这两个区域都会活跃。
- 人们最后决定是不是要买一个商品和上面这两个区域哪一个更活跃直接相关。也就是如果最后“伏隔核”获胜,他就会买,而如果“岛叶”获胜他就不会买。
但问题是这两个区域都是感情区域,和我们的理性分析没关系。
这和之前很多人的观点不同。很多人认为,我们人是可以理性地做决定的,是理智在控制感情。但上面的这个研究让我们看到,也许人的感情才是人自己的主导,而所谓的理性只是一种辅助。所有的纠结,所有的决定都可能是由我们的不同感情主导的,是感情们在战争,而不是感情和理智在战争,理智是站在一旁的观战者,他提供感情需要的信息。
就像我在自控的秘诀那一篇中提到的,使我想要继续写作的“小人”是一种感情,使我想放弃写作的“小人”是另一种感情,“守护进程”是理性的观战者,他起不到决定作用,而只能通过提供信息来调整战局。但实际上真的是“守护进程”在根据需要调整战局的吗?从上面的实验我们也许需要看到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守护进程”并不是自己在调整或主导战局,只是在不同的感情需要的时候为他们提供逻辑的证据支持,而最后能起决定作用的还是那个获胜的感情。
自我认识和调控
不管到底谁是我们的主人,有一点我觉得是很明确的。“我们”希望自己能“控制”自己,让自己按着“最好的”方式行为,向着“最好的”目标前进。而这个我们,通常是指的我们的理性或者说是我们的意识,而“最好的”的定义是理性或者说意识分析出来的。而要去“控制”的是我们现实的行为。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理性的社会,有着各种规则,我们必须要遵循着各种约束,才能使我们融入这个社会,才能使我们更好地与集体中的其他人相处。
但这里用“控制”这个词也不合适,因为如果做决定的不是我们的意识,不是我们的理性,那又怎么谈得上让它去控制我们的感和我们的潜意识呢?
所以,我们的目标就变成了,让我们的理性看清我们的感情,然后去引导感情。或者说是在感情需要理性提供信息的时候,选择性地去提供有益的信息。试图用理性去压倒感情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就算一时可以使自己按着某个方式行为,但自己潜意识中的愿望并没有得到改变或满足,而这些愿望迟早会对我们产生影响,不管是产生情绪的爆发,或伪装成别的行为。
但是我们不可能完全看清自己的感情,更不可能完全看清自己的潜意识。所以我们可以借鉴对梦的分析,对我们的现实行为进行一定的分析,从而间接地理解我们的感情和我们的潜意识。
而这中间最大的难点,是解决理性和感性的矛盾,意识和潜意识的矛盾。解决矛盾的办法可以分成以下三个步骤:
- 观察自己,发现矛盾
- 自圆其说,引导方向
- 奖惩刺激,加强意愿
观察自己,发现矛盾
学会观察自己是第一步。不管是分析梦,分析现实行为,还是单纯的自省,目的都应该是去发现自己内心的矛盾,理性和感性的矛盾,意识和潜意识的矛盾。而关键点在于,你只是做为一个观察者,不应该报着任何的批判的态度去发现自己的任何感情。你需要客观地看见他们,然后去理解他们,接受他们。
自圆其说,引导方向
如果你发现了自己内心的一个矛盾,不要试图批评矛盾双方的任何一方,而是要跳出来,看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是哪一方的观点。选择那个更“有益”的观点,然后为他提供更完善的理论支持,使他可以战胜另一方。这里提供的信息需要可以自圆其说,要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反驳。而且切记,你是在引导感情,而不是在命令他们。如果你发现有任何的抵抗都应该重新去面对他,然后重新去引导他。
奖惩刺激,加强意愿
你选择的那个感情并不一定是个坚定的感情,他的对立面随时可能重新占上风。你需要在自己成功按着选定的感情行为之后,对自己进行一定的奖励。这种奖励可以使你的潜意识加强再次选择这种方式的意愿,这也就可以使得你再次做出同样的选择更容易。
总结
我们的有些梦很可能是潜意识愿望的达成,是潜意识试图在一个虚构的情节中满足自己的愿望。
我们的现实行为,也可能是潜意识或者说感情的愿望的达成。我们的理性和意识有时只是在帮助感情提供信息。
强行改变自己的行为,压制潜意识的愿望不是一种健康的自我调整方式,正确的方式是是面对自己的感情,接受它,理解它,然后引导它。而只有在平和的状态下去面对自己,才更容易使自己看清自己,也更容易解决自己内心的矛盾。
潜意识更希望我们呆在舒适区,而意识有时候需要我们走出舒适区,最好的办法,是去了解和理解我们自己的潜意识,以及它的愿意,然后引导它走出舒适区,而在这个过程中,奖励很重要,要让这个走出舒适区的过程尽量舒适,下次再需要走到同一区域的时候才更容易。
感谢阅读,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