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之于教育与学习

佛度有缘人,有缘人度我

5dw 发表于 2017年 11 月 7日

我们在信息论那一篇里面解释了信息量(绝对和相对)的概念,在知识那一篇里说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今天我们说一个新的概念,信息效率(绝对和相对信息效率)。以及在教育和学习中的应用。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不得不先说一些枯燥的东西。

定义和公式

信息效率是指信息载体承载信息量的效率

但因为信息量有绝对信息量和相对信息量之分,所以信息效率也有绝对信息效率和相对信息效率之分。

绝对信息效率是单位信息载体中的绝对信息量

相对信息效率是单位信息载体中的相对信息量

  • 绝对信息效率: Ea = Ia/S
  • 相对信息效率: Er = Ir/S

其中:

  • Ea :绝对信息效率
  • Er :相对信息效率
  • Ia :绝对信息量
  • Ir :相对信息量
  • S :信息内容的大小

又有:

  • Ia = Log2(P) 详见这里
  • Ie = Ia - B
  • Ir = exp(-(Ie-N)^2/2)/(Ie * sqrt(pi)) (待完善)

其中:

  • B :基础信息量
  • Ie:有效信息量
  • N :理解力系数

重点:

  • 相对信息量以理解力系数为位置参数,以有效信息量为尺度参数,成正态分布,但当有效信息量小于0的时候相对信息量为0
  • 随着绝对信息量从0开始不断增加:
    • 在绝对信息量小于基础信息量的时候,有效信息量为0,直到绝对信息量等于基础信息量
    • 当绝对信息量大于基础信息量的时候,有效信息量才会产生
    • 当有效信息量小于理解力系数的时候随着有效信息量增加,相对信息效率增加
    • 当有效信息量等于理解力系数的时候,相对信息效率最大
    • 当有效信息量大于理解力系数的时候,相对信息效率反而开始较少,因为超过了理解力
    • 当有效信息量远大于理解力系数的时候,相对信息效率几乎为0
  • 当理解力系数越大,可以接受的有效信息范围越广
  • 当基础信息量越大,对绝对信息量的要求越高
  • 理解力系数,因人而异。
  • 基础信息量,因人而异。

如果你对这些公式和定义感到头疼,也没关系。下面咱们用人话重新表达一下。

另一种表述

看到效率这个词,大家都会明白,通常效率越大越好。这里不明白我的定义,也能看出来,信息效率越高,同样的内容里面可以传递的信息量越大。

没错!基本意思就是这么直接。没什么新意。

但,重点是,我们的沟通,都是用的显性知识,这些显性知识在传递的时候是有损耗的。为了防止损耗带来的互相不理解,我们可以增加信息的冗余。但总是是冗余多了,单位信息里可以承载的信息量就会减少,也就是信息效率会降低。

这是个矛盾,我们就需要掌握一个度。要想提高信息效率,需要:

  1. 信息本身的内容是充实的,也就是绝对的信息量必须要有。没有硬货,其他都是浮云。
  2. 冗余要适度。不能没有,也不能太多。这是唯一可以灵活调整的地方。
  3. 理解力系数和基础信息量都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人对冗余度做不同的调整。

总结成一句话:要想提高传播的信息效率,要有硬货,还要因人而异地调整冗余度

佛度有缘人

佛教里讲佛度有缘人,是对我们上面的理论的一个很好的解释。

佛是相通的,佛法是相通的,佛理是相通的,但是佛经有很多。佛、佛法、佛理,这些都是硬货,是绝对的信息,但需要用不同的冗余度来表达成不同的佛经,每一个经对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信息效率,所以有的人喜欢这个经,有的人喜欢那个经。但总有一款适合你。

所以学佛的人不会被要求把所有的经都读通,读熟,不管是哪个经,只要你觉得适合自己,能体会其中的奥义,就是最好的。

度人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经来度不同的人,被度的也需要选择合适的经来学习。这就是佛度有缘人,和有缘人度我。就是我们要说的从教育与学习的角度上运用相信效率。

教育者的运用

教育者的目标是把自己的隐性知识外化出来,表达成显性知识,并包装成合适的信息传递出去。

这中间有两个过程。知识外化和信息包装。

知识外化

如果你要传递的知识对你来说还只是显性知识,你没并没有把它内化,烂熟于心,那你要小心,可不要误人子弟。

如果你自己已经把相关的知识内化,已经如火纯清,可以无招胜有招,那你已经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可以把这些知识重新外化,以传授于人。这个外化的过程需要注意几个要点:

  1. 全面。所以要点都要涵盖。
  2. 系统。所有要点要以合适的调理组织起来。不能只是一盘散沙。
  3. 有具体的可操作的招数。学习者可以实际地模仿演练。

信息包装

这是今天的重点。因为很多人肚子里是有货的,也能拿得出来,但就是不能被人接受。就是因为没有好好包装自己的信息。

从上面我们已经知道,包装信息最重要的是要看你要把这个信息传递给谁。也就是我们的信息必须是定制化的。必须是因人而异的。这个因人而异的过程需要考虑:

  1. 接收者的基础信息量有多少。也就是对你将要表达的这个信息,他已经掌握了多少相关的其他信息。如果他完全没有相关的信息,你就需要增加冗余度,以减少有效信息量。否则有效信息太多,效率反而会变低。如果他可能已经有了很多相关的信息,那你就需要减少冗余,以增加有效信息量,也就是让信息更”干”,否则他会觉得你的信息中没什么内容,这样效率了会变低。
  2. 接收者的理解力怎么样。如果对方理解力很强,那么你可以稍微放心一些,因为你的冗余度多点少点都问题不大。但如果理解力比较差,那就得精准对上他的基础信息量和理解力。否则就会被拒之门外。
  3. 冗余信息本身也是一种信息,对冗余信息的使用同样需要考虑前两步中的内容。你的冗余信息如果本身就过于“干”,那你加再多,有效信息量也还是太大。

学习者的运用

再说做为学习者,应该怎么运用这里的观点。

学习者的目标就是接收相关的信息并理解然后内化成隐性知识。

这里也有两个过程。知识内化和信息接收。

知识内化

先说知识内化。在另一篇里我们也说过。内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练习,反复地练习。只要你的武功秘籍是对的,耐心地反复练习,你总有一天可以信手拈来,不经过大脑。要点有:

  1. 反复练习。
  2. 反复练习。
  3. 反复练习。

信息接收

这也是今天的重点。有些人很努力地学习,但就是好像没什么东西进到了脑子里面,只是从一只耳朵进另一只耳朵就出去了。这很可能就是没有选择正确的信息来学。

现在的社会,各种信息极其发达。多数东西都可以找到不同的渠道和方式来学习。学习者需要做的首先是选择一个合适于自己的渠道和方式。就是要找一个和自己的基础信息量与理解力相匹配的输入。否则信息效率会很低。而这不能从别人自上直接借鉴,因为你的基础信息量和理解力和别人是不一样的。所以有些时候别人用着很好,学着很顺利的方式,到你这里可能就不灵,就是这个原因。

选择合适的渠道和方式,或者说选择合适输入信息,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 绝对的信息量要有。也就是硬货必须有。当你想学一样东西的时候,通常你是可以判断出来的。可能你不能一下子理解整体,但你还是能感觉出来里面是不是有货。一定不要选择那些看上去就很简单,硬货不多的内容。那很可能对你来说是低效率的内容。当然,除非你不在乎效率,那就没关系了。而且也确实不是所有的时候我们都需要特别在意思相信效率。
  2. 冗余度要合适。你看一个信息(或课程讲解等),里面需要有一些对你来说是铺垫的内容,这些就是冗余。可能是例子,可能是用一些你已经知道的知识来引出新知识。这些内容要和新的你不熟悉且要去学习的内容相配合,且内容量要适当,比如冗余信息的量点一半左右可能会比较舒服。
  3. 结构和风格。这个和理论上的信息效率没关系。但信息组织的结构和用词的风格也会影信息的接受效率。如果你喜欢幽默风趣,那就尽量别选择刻板的理论。

在做好传递者和接收者的过程中,我还是初学,希望通过努力在度于被度中找到合适的度。


感谢阅读,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