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一篇关于知识的文章里,我表达了我对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理解。我说过
- 显性知识是为了更好地传播
- 隐性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应用
今天我再说说我的理解中人是怎么运用自己的知识来进行决策的。以及我们应该怎么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决策。
每个人都会发脾气
我们先说个例子。
想象一下,你在等红灯过马路。绿灯亮了,你向前走,刚走几步,差点被一个从左边飞驰边来的摩托车撞到,他就那么闯红灯从你面前开了过去。
你会是什么反应?
吓一跳应该是必然的,脱口骂他一句倒不一定,但至少心里的怒气应该是会一下冲到脑门,然后接下来的好一会都不能平息。有些人甚至一天的心情都被他影响了。
从生物学或心理学上,这个现象可以被解释出一大堆的理论,已经有足够多的文章在讲这些。我这里要说说这个反应过程中,你的决策系统是怎么工作的。
不同的决策表现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跟本没有做出什么决策,这些都只是本能的反应。那么我们再来想象另一个场景。
一个刚刚会走路的孩子,对整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和你刚才一样,站在人行道的这头,往前走。左边呼啸而过,一辆摩托车从他面前闯着红灯过去了。
这个孩子是什么反应?
吓一跳是有可能的,但不是必然的。但他基本上是不太可能怒气冲天,以至于影响接下来的心情的。
再来看看,如果是条小狗,会怎么样。
现在很多人都会发现,因为车子见多了,小狗们都变得无比淡定,如果有车子在后面驶来,不管司机按喇叭还是怎么着,它都从容淡定地在那走着。就算把跑让开了,也绝非因为他怕车子会撞到它,而只是因为自己想往旁边走。如果是这样的一条小狗面对刚才说的情况,它会是什么反应呢?
我想,肯定是没反应!
隐性决策
面对上面的情况,可能出现的反应有:
- 没反应
- 吓一跳
- 愤怒
- 骂一句
- 站在那指着他的背影跟他理论
- 一天的心情都受到影响
这六种看上去都只是本能反应,并不是主动的决策。但是实际上,我认为这些全是你的决策,而且是隐性决策。我们一个个说。
吓一跳
你首先知道什么是害怕,并曾经经历过吓一跳,你才可能做出这样的反应。这个反应看上去并没有需要你先决定自己需要被吓一跳之后才会出现,但实际上是你的身体在过去的经历中已经把吓一跳这个“技能”内化成了隐性“知识”,并且认同自己在必要的时候做出这样的反应是正确的。
这听起来可能有些荒唐,但我们再看愤怒。
愤怒
同样地,要有这样的反应,你需要曾经愤怒过。如果你从没体验过愤怒的感觉,你也不可能有这样的反应。同样,愤怒本身已经成为了你的隐性知识,所以你在运用的时候根没不需要理智上得出结果再去做反应,而是你的身体自己就会帮你做出这样的反应。因为你已经授权给他,赞同且允许在必要的时候做出愤怒的“决策”。
如果你不服,那你一定见到过某些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显得愤怒,就算遇到上面说的情况也一样。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不管他们这样的表现你是否赞同,但至少你需要承认一点,愤怒的反应是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的,换句话说,我们有可能能找到一种办法对这种反应做些控制。
骂一句
还是一样,如果你从来没有骂过人,甚至骂人的字词就从来没有从你的嘴里说出来过,我想在上面的情况下,你是不可能骂上一句的。不管你是多么的愤怒,想要骂上这么一句你还需要把骂人的这种“知识”内化,使自己有这样的能力不需要思考就可以本能地把骂人的话脱口而出。
套路
我想不需要再接着说,你也明白了我的套路。
对!
我的理论就是,所有的本能反应(当然还是要排除一些,比如生理上的反应等),再怎么说他是本能,也是需要你先有一定的隐性知识做支撑,当你已经可以像切肉师傅熟练运用刀那样熟练运用你的隐性知识,那么你就可以不需要思考地做出各种本能反应。
所以,知识内化成隐性知识后,应用起来非常的快,可以不需要思考,不需要大脑先介入进行任何的逻辑分析,就可以直接产生结果。而这些“本能”的结果,或者说本能的反应其实是你的身体的一种决定,一种决策,只是这种决策是你之前的知识基础已经授权的,每次做这样的决策你都不需要再请示大脑。
上面这个套路适用于隐性决策和隐性知识。我们再来说说显性决策。
显性决策
很多的“本能反应”都可以解释为隐性决策。但是我们还是有很多时候没能力做出这样的本能反应来。比如,你在数学考试中面对的数学题目,没几个人可以靠本能就解得出来。
这并不是说我们没有办法把对这些题目的解内化成隐性知识,以便在下次看到同样的题目的时候可以快速地做出正确的解,而是像数学题目这样的东西变数太大,没人可以列举所有可能的情况,让你来训练自己,把所有的题目都烂熟于心。如果你真的能做到这样,当然你也可以比别人快得多地解出题目。
就像很多人以前在驾校考交规,背完题库上场,每个题目只看个开头,后面不用看,选项也不用看就可以正确地做出选择,而且可以满分。这就是类似地例子。
通常情况下做数学题目,就是一个显性决策的过程,你需要在演算的每一步应用自己的显性知识,来决定如何进行下一步的计算。而每一步的计算本身又是一个显性决策,需要用到你更具体的一些显性知识。这样一层层,直到某些计算需要的只是你的隐性知识。
1 + 1
这样的知识每个人在上学的过程中早就已经内化成了隐性知识,每个人都不需要细想就可以说出结果。但1 + 1 + 9 - (1 + 1 + 3) + 6
,这样的题目你应该不能在第一眼看到就直接说出结果。虽然简单,但你还是需要好好计算一番。我们来分解一下这道题目的计算过程(只是示意,不要较真)。
1 + 1
,这两个数字应该用时最短的,你甚至只是瞥了一眼就把目光移到了9上面。这个过程不需要你的细想,你就把题目变成了2 + 9 - ...
,这是一个隐性决策过程,用到了你的隐性知识2 + 9
,你在心里做这个计算,但好像还真得稍微动一下脑子,才得出了结果。这个过程是一个显性决策,你用到的是你的显性知识。- 后面你看到了一个括号,一下子看不出来结果。你把它又分解:
a. 又是
1 + 1
,同样一次隐性决策。 b.2 + 3
,有可能是隐性决策,有可能是显性决策,取决说你以前的知识积累。 11 - 5
,显性决策, 得出66 + 6
,显性决策得出12
预演
决策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 整个需要决策的东西,是否有隐性知识支撑做出隐性决策。如果有,你当然都不需要意识到这一点,决策结果自动就出来了。
- 如果整个没有隐性的决策来支持,那么就会选择显性决策。
- 显性决策会把整个决策中需要的内容分解。
- 分解后的每一部分,又对应一个新的子决策,又会从第一步开始,先搜索隐性决策,再找显性决策。
- 这样一层层分解,直接所有的部分都有了结果,再自下往上组合。最后得出一个整体的决策结果。
不管是大决策,小决策,整体决策还是子决策,其实我们面对的都是一样的情况,要么有隐性决策,要么需要显性决策。而不管是隐性决策还是显性决策又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预演。
也就是说,我们的整个决策过程就是一个预演过程,通过预演我们选择那个看上去合理的结果。
而预演,就是你自己在大脑里把可能的选择尝试一遍,就像看到了你选择这个结果之后的状态一样,感受一下这个选择,然后判断是否可行。
而这种预演就像是一种知识,当你第一次面对一个决策的时候,你需要显性地预演各种选择,而预演本身就是在把这种知识内化。如果你面对同样的选择好多次之后,你的这种预演做为一种知识已经完全被内化成了隐性知识,那么你再次需要做出同样的决策的时候,就不需要再显性地预演,而是“本能反应”就可以了。
而被你内化后的隐性决策本身又可以做为以后更大的决策过程中的一部分。
所以,你的内化的知识越多,你做决策的时候隐性的决策就越多,这样决策本身就会更快。因为隐性决策和隐性知识一样,都不需要大脑的逻辑处理,你已经早就授权它们了。而隐性知识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而应用的最大场景就是做决策。
驯服自己的隐性决策
隐性决策就像是你自己培养起来的仆人,他反应及其迅速,又听命于你。但当他在某些事情上已经驾轻就熟,你就会授权给他,这样你可以减少自己的工作量,也可以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决策。
但,就像信息传递会有衰减一样,任何的沟通都存在信息丢失的风险。你和你的仆人之间也一样。所以,有些时候,你授权给你的仆人去做的决定,他并不一定擅长,甚至经常会做出错误的决定。不应愤怒的时候愤怒了,不应该沉默的时候沉默了。过后我们会责备他,但那没什么用,有用的是培养他。
我们应该怎么培养他?怎么样拥有一个忠诚又武功盖世的仆人,使我们可以安享人生呢?
简版答案在这里:
- 看清你的仆人,意识到你有个仆人,且他有时候并不正确
- 监督你的仆人。在那些你已经放权给他的地方,也时不时地参与到他的决策中去,提醒他他可以有别的选择
- 教导你的仆人,把仆人拉出来参加训练,让预演并增强多种选择的能力
- 纠正你的仆人,每次你的仆人帮你做出决策之后,都要记得审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纠正的方法就是让他预演你认为正确的决策。所以学会表演很重要,有利于预演任何可能的正确决策。
完整版的答案,可能需要很长的篇幅,容我慢慢来。
感谢阅读,欢迎指正。